“焊接工作看起来寻常,但面对炼铁搅笼轴焊接误差不超0.05毫米的极致要求时就很难,不达标的话,损失可能达上百万元?!?月21日,在位于南昌市青山湖区的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全国劳模甘荣刚正在操作立柱式自动焊接机焊接焦化除尘管道,焊枪轻点,钢管上迸溅的星火照亮了他专注的面庞。
2003年,甘荣刚进入方大特钢,成为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他白天练技术、夜间啃理论,不厌其烦地练习电弧焊、埋弧焊、二氧化碳气体?;ず傅雀骼嗪附臃椒ǎ潭贪肽昴诰褪炝氛莆樟说绾覆僮骷际?。之后,他在企业内部以及全省乃至全国的电焊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一步步成长为电焊工高级技师,在特殊材质焊接、工艺创新、解决复杂焊接难题以及设备改装优化等多个方面展现出令人赞叹的专业能力,成为行业公认的一名“焊将”。
“如何引领传统焊工艺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减轻工友们的劳动强度,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带着这些思考,2015年,甘荣刚领办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土专家”开动脑筋,将废旧设备“变废为宝”,自主研发出的十余台焊接机器人已在生产一线大显身手。“这些机器人各有专长,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还大幅提高了焊接生产效率,使企业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率超过50%,焊接生产效率较传统手工焊接提升了至少3倍?!备嗜俑账怠?/p>
如今,甘荣刚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获得40余项国家专利。其中,联合南昌航空大学共同实施的《工程机械高温耐磨耐蚀再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荣获第二十四届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新奖金奖。自主完成的“改造设备、实现自动焊、提升生产效率”创新成果,获全国钢铁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为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领着传统焊接工艺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加速迈进。
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甘荣刚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近年来,他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将自己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更多年轻人?!翱吹揭慌判愕暮附尤瞬磐延倍觯腋械教乇鹂挠胱院??!备嗜俑账?。
本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劼 摄影报道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