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大高速上犹江特大桥双幅合龙
4月16日,在峡江县仁和镇彭家村,留守老人彭梅生早早就搬着椅子坐在家门口,摆好茶水,不时向路口张望,等待女儿寄来的快递。一见着邮递员王槐生,彭梅生老人倒上茶水,招呼他坐下歇歇脚。“这个快递能直接送到家里,多亏您了,不然我这么大年纪,去镇上取也不方便。”彭梅生说,“今天的包裹是女儿给我买的衣服和各种零食,每次女儿给我买东西,我都交代她一定要发邮政快递,能送到家里?!?/p>
1994年,23岁的王槐生成为一名乡镇邮递员。那时候,他每天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载着40公斤重的邮件走村串户。200余公里投递里程,130余个投递点,王槐生31年走着同样的邮路,只是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升级为摩托车,现在又变成了新能源汽车,邮件送到乡亲们手中的时间也日益缩短。时代在变,邮件里的故事也在变。过去,王槐生送的大多是汇款单和信件,如今更多的是包裹和农资。
邮件也向山外传递着牵挂。在峡江县仁和镇仁和村,村民钟有珍边打包准备寄出的快递边跟王槐生说:“这60个土鸡蛋,我是寄给远在浙江宁波的外孙女,她正长身体,需要营养?!?/p>
正如田野间的油菜花年复一年绽放,王槐生在这条邮路上一年年奔走,从青丝到白发。31年来,王槐生磨破了200多双胶鞋,发放、揽收超百万件邮件、快递,曾20多次获得峡江县邮政分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还获评吉安市“最美邮递员”。
本报全媒体记者 吴文兵 吴福清 特约通讯员 陈福平 摄影报道
'未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