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低空文旅”丰富游客假期体验
农村有许多手艺人,他们用精巧的手艺,给予人们恰到好处的帮助。但现在很多手工艺都在慢慢衰落,甚至有些已经消失……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比绱耸獾幕嫒缃窈苣鸭?,由棕树皮手工编织制作的蓑衣、棕绳在民间已然式微。
3月16日,笔者驱车来到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岭东乡丰顶山脚下一户农户家看到一位59岁潘小红老人仍坚持着做传统的手工搓棕绳。
潘小红1996年开始从事手工制作棕绳至今已有28个年头了。传统手工搓棕绳是一项繁杂而辛苦的活,需8道工序。
制作棕绳用的是天然生长的棕树皮,首先将采摘来的棕树皮水泡,手撕、剪刀剪、家里打古机齿耙梳以及两根竹棍的挑等方式将片片棕皮变成条条棕丝;然后一手将棕丝捻成细线,一手转动竹器收线。制作棕绳用的是木制的机器,旁边装上齿轮加上小发动机可以省人工转动。老人将综绒放置于竹筐内,将竹筐挎在胸前,将棕绒捻成细线,再搓成棕绳。一边接棕绳,一边后退,接到一定长度时固定好,待拉到机器上的几根长线再要组合制作多粗,长线带动木制辘轳滚动,利用机械之力把棕绳绞紧。大、中、小的棕绳都是由数根细棕线组成的。老人忙碌一天十多个小时,能制作约10根25米长的棕绳,辛苦一年制作的棕绳售价多时十多万元钱,少时一年也有一万多元钱。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化工、机械生产的尼龙绳替代了传统棕绳,但棕绳不变形、不易腐烂的优点在农事中、景区的旅游滑竿以及传统红白喜事中还有着一定的市场。潘阿姨年事虽高,并不靠制作棕绳维生,有人需要就做,搓棕绳权当活动筋骨。她担心的是没有年轻人肯学这些,传统手艺可能就会失传了。
视觉江西 邓龙华 摄
'未登录'